【2008-02-22中央社/訊息服務/台北 】國科會昨(21)日公布一項教育研究指出,偏遠地區學校因經費不足、教師流動率高等因素,成為「國民教育的暗角」,九年一貫課程更擴大城鄉學習差距。教育部回應強調,學者從關懷弱勢的角度出發值得肯定,但媒體不宜過度引伸單一、片面的個案意見作為研究結論。事實上,教育部積極推動各項扶弱措施,以弭平城鄉學習資源差距,呼籲各界不宜以少數個案意見,以偏蓋全否定教育部近年積極推動各項扶弱方案的成效。
平面媒體引述國科會「偏遠地區國民中學課程實踐生態與教育機會現況調查研究」資料,報導偏遠地區成為「國民教育的暗角」,包括師資不足、教師流動率高、數位落差大等。
對報導引述的研究內容,教育部國教司長潘文忠一一回應表示,有關偏遠地區師資不足的疑慮,幾所相鄰的偏遠學校,可採「共聘教師」方式解決問題,路途較遙遠的偏遠學校,也能向都會區學校「商借」教師,師培公費生的「師保制度」,例如原住民師培公費生畢業後,回到原生縣市教書,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此外,教育部也投入經費為偏遠學校修繕宿舍,使教師願意至偏遠地區任教並留任。
有關英語及資訊專科教師不足的質疑,潘文忠提出實際數據回應強調,教育部積極引進海外英語專長替代役男深入校園,以提升英語教學成效,目前共有135校、總計超過1萬名偏遠地區國中小學生接受輔導。
此外,教育部更積極廣設偏鄉數位機會中心,以縮短城鄉數位學習落差,目前總計在54個偏鄉地區設有113個數位機會中心,去年總共招募112隊大專資訊志工,辦理學生課後照護,時數達1萬4979小時,累計有4萬5750人次受惠。
潘文忠強調,教育部關懷弱勢學生就學權益不遺餘力,針對資源弱勢地區與學習落後學生,分別規劃了「教育優先區」、「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方案,並逐年擴大預算,加強補助;去年透過「教育優先區」與「攜手計畫」總共照顧全國75%以上國民中小學,補助金額達新台幣6億元,今年總計挹注新台幣7億元,投入攜手計畫,總計全國有2945所國中小、20多萬學習落後學生,接受補救教學。
而為解決偏遠原住民學童上學問題,教育部則每年補助原住民學生住宿費、伙食費用,去年補助額度達6779萬元,共5465人受惠,另外,對學習較弱勢的外籍配偶子女,也規劃了相關輔導計畫。
他又說,地方制度法通過後,國教司年度預算從原來的300億元減為80億元,其他都回歸到縣市政府預算,雖給予地方政府更多的權限,但地方政府在教育上也負有更多責任,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需攜手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潘文忠重申,教育部對偏遠地區學童的關懷是全面性、持續性的,逐步提升資源缺乏地區的整體教育水準,而平面媒體報導所引述的研究內容屬片面、單一個案的意見,並不能作為通盤結論而否定教育部整體施政的努力;而有關研究報告內容與個案問題,教育部將深入瞭解研究內容,並與研究人員溝通,瞭解個案問題。
[http://blog.roodo.com/npome/archives/5599093.html]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教育部:積極扶助弱勢就學 不宜引單一意見以偏蓋全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