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0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18分效應」已危及新設私校存活,紛紛展開自救,如透過就業學程、產業大師授課,標榜「畢業即就業」招攬學生,還利用課後輔導、老師免費補習,幫助有心考研究所的學生上榜。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教務長林金朝指出,該校針對不同學生需求,量身訂作輔導策略,如許多學生數理或英文底子差,各系會安排老師課後輔導;想考研究所的大三學生,升大四暑假,各系會指派老師成立讀書小組,加強學科,指導撰寫研究計畫、書面資料等推甄技巧。
林金朝說,新設私校的學生,就業的需求比考研究所殷切,稻江特別重視培養就業能力,申請勞委會、職訓局補助,已開辦商情與民調、坐月子藥膳等7種學程,學生至少要修滿6門課程、10幾個學分及現場實習,才拿到學程證明,希望學生畢業即就業,不必再職訓。
至於興國管理學院,校長黃俊杰說,該校增聘物流、行銷等不同產業的專業經理人到校授課。
佛光大學教務長黃定鼎感嘆,在M型社會下,來自弱勢家庭的學生,學習更加弱勢,後段學生除了錄取分數低,不喜歡讀書,家境往往也很差,下課後常要打工賺錢。大考只考18分,不是大學的錯,而是中小學教育出了問題,應更照顧後段學生。
黃定鼎說,很多名校畢業的新進教授,剛開始挫折感都很大,因為學生都聽不懂,他告訴教授,應設身處地替這些弱勢生著想,教符合他們程度的教材,一步步來,上課聽不懂,學生挫折感更大,容易放棄,永遠停留在社會底層,教授要多拉學生一把。
[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11518]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私立大學課輔 拉學生一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