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初談游戲治療

文/諮商心理師:李逸明


在此文中所談的遊戲治療是在眾多學派中的一支---兒童中心式遊戲治療。


兒童中心式遊戲治療理論是由Virginia Axline小姐所創,他將心理學家Carl R. Rogers 的非指導性治療原理應用到兒童遊戲治療裡。


非指導性治療學派的心理治療不僅是一種治療方式,也是對人性的一種哲學觀---肯定作為一個人是有追求自我導向的能力與驅力。一個治療者藉著尊重、同理與接納的態度來幫助案主瞭解自己,並進而因與治療者建立的信任關係而藉此經驗獲得自信、自尊,負起自立、自主的責任。


這樣的治療主要用意在於提供案主一個經驗成長的最有利環境,而遊戲又是兒童可藉以自我表現的自然媒介。所以非指導性的遊戲治療將兩者結合,讓兒童在遊戲的世界裡,經由治療者的接納與尊重發展出自我成長的能力,進而讓有困擾的兒童,發展出能力與新方法去解決自身的困擾。這樣的理論在近年來逐漸更名成為「兒童中心式遊戲治療」,也就是在拉第石心理諮商所使用的治療學派。


兒童中心式遊戲治療者相信每個個體心中都有自我實現的潛能和渴望。這種潛能和渴望會一直不斷鞭策人們朝向成熟、獨立、自主的方向來前進。所以才能夠對兒童案主有信心而放心讓孩子在治療過程中領路,而非由治療者運用結構性的方法來引導兒童進行改變。
在兒童中心式遊戲治療中,「適應」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因為孩子大部分社會、情緒及行為問題是來自環境的適應問題。


所以遊戲治療者要如何藉由兒童中心式遊戲治療來幫助適應不良的兒童呢?就是讓兒童有一個有利的成長空間,所以治療者所提供的特定環境即是用真誠、溫暖、以及同理心來建立治療性關係與開發兒童內在資源,讓兒童「在最愉悅的環境下經驗到成長的滋味」。這樣的一個治療過程就是透過遊戲讓兒童可以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與感受,重新處理自己的經驗、學習新的技巧、整合在遊戲室中學習的新經驗,進而創造新的行為反應模式。


遊戲治療的場地在遊戲治療中可以說是很重要的,最好能夠騰出一個房間佈置成遊戲室,然而根據學者的說法認為固定布置一間遊戲室卻也不是絕對必要的。治療師只要用個手提箱將遊戲材料帶來,就可以使用任何場地來進行遊戲治療。如果有空間和經費能夠有一個屬於遊戲治療的遊戲室是最理想的,房間儘可能有隔音設備,有水槽、自來水,窗戶要用條格或簾子保護;牆壁與地板要用容易清洗的材料。遊戲室需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兒童在遊戲室裡安全自在的活動,理想大小是14-18平方公尺。


在擁有一間固定的遊戲室的條件下,遊戲治療所使用的玩具應採開架式放置,使兒童可以一目了然,自由去選擇。藉著提供玩具和媒材,有助於兒童從遊戲中探索生活經驗、發展問題解決、角色取替能力和創造力、以及學會自我控制、發展自尊、自我負責,並提供宣洩、降低恐懼、表達情緒等機會,達到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功能。


遊戲室中最好要有三大類的玩具:

  1. 真實生活玩具:像是娃娃屋、玩偶、交通工具等等
  2. 行動化、發洩攻擊的玩具:各式各樣的武器、玩具兵等,另外可以增加一些野生動物玩具像是蛇、恐龍、鯊魚等等。
  3. 創造性表達及情緒發洩的玩具:例如沙子和水,黏土、積木等等。

遊戲室為一治療場所,維持遊戲器材完整性與一致性是治療的要素之一。所以隨時保持遊戲室的原貌是十分重要的,遊戲室的維護也是治療的重點之一。


[http://blog.yam.com/hongtang12/article/8770779]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