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19 聯合報╱張瑞雄/東華大學副校長(花縣壽豐)】 大學即將開學,很多家庭可能面臨要湊錢繳子女學雜費的問題,有很多人可能需要辦就學貸款。目前申請貸款戶數與總核貸金額已創歷史新高,學生逾期未繳的呆帳也持續飆高。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是,念書付學雜費雖然理所當然,但是否值得?
高等教育是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機制,因此對於經濟上需要幫助的同學,國家及教育單位都應該給予實質的協助,以免剝奪其公平競爭的權利。這不僅是最基本的社會正義,同時也可以避免努力向上的人才被環境埋沒。因此教育部有「弱勢學生助學計畫」,另外更廣泛的實施就學貸款,讓人民不會因繳不起學費而上不起大學。
實施就學貸款制度,以保證貧困大學生不因學費問題而輟學,無疑是一個「政治正確」的決定。唯申請助學貸款人數不斷增加,對每個申貸學生從高中開始至研究所碩士畢業,可以享受九年的免利息,加上服完兵役兩年及就業後一年才開始還款,前後政府必須補貼十二年利息;加以就學貸款並不需要擔保品,不少人就是賴著不還,個人信用受損,造成銀行的呆帳,因此銀行必須調高利率,全體貸款人負擔加重,政府財政的補貼也相對增加,等於多輸。
更嚴重的是這種補貼讓原來很多不適合念大學的也能進入大學就讀,讓很多原來要倒的學店也得以苟延殘喘,真正受害的其實是那為數眾多的學生,因助學計畫補助畢竟無法彌補其學費和生活費以及機會成本的支出,就學貸款造成其畢業即負債,且以其大學的學歷可能高不成低不就,想做的卻因競爭者眾多而無法如願,終身受苦受害。
當這些學生從這些學店畢業以後,背了四十萬以上的債務,卻找不到一個像樣的工作,其心情的鬱悶可想而知。如果當初其能在高中或高職畢業後習得一技之長,四年的時間足夠讓其技術更加成熟,就學貸款的錢如能用來補助其開店或創業,這樣是否整體的人力資源和財務資源的使用能對個人和國家都更加好。
因此是否要借錢來念大學實在值得三思。大學畢竟不是慈善事業,大學教育也脫離不了市場的規則,所以只要是「一分錢一分貨」的教育品質,當然可以貸款來念書。但問題是國內的高等教育市場是扭曲的,台大有最好的教育資源,品質雖不一定最好但也八九不離十,但台大的學雜費卻比所有的私立大學便宜,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
教育部要想辦法拉近國立大學和私立大學的學雜費,這樣一來教育部也不用給國立大學那麼多錢,剩下來的錢可以來補助需要的學生;二來私立大學也才會有競爭力,才有可能招到好學生,才能有真正蓬勃發展和機會均等的高等教育,貸款念大學才不會白費。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11311]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借錢讀大學? 拉近公私學費!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