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二十七日電】「別急,在這兒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這是「高雄醫學大學台灣無疆界學生工作隊」暑期遠赴馬拉威醫療行腳的心得,短短一個月,學生們見識當地巫醫另類醫療、野戰醫院、肥皂當消毒水、出入全靠雙腿,甘之如飴,學生們愛心遠播的點點滴滴成了鮮活的教材,也留下美好回憶。
高醫大今天舉行學生暑期國際醫療志工服務成果發表會,今年暑假前往非洲馬拉威展開為期一個月的高醫大學暑期國際醫療志工服務隊的同學,以非洲土著的妝扮,透過舞蹈,影片播放及心得分享,傳達此行的收穫。
每位同學的共同觀感是,思緒受到強烈撞擊後的「翻騰滾攪」、「無以言喻」,對自己、對台灣、對價值觀,以及許許多多往日習以為常的見聞,如今都有不同的思維。
這些亟待沈澱且持續發酵中的衝擊與思考,讓所有成員都認為「台灣無疆界學生工作隊」要持續發揚光大,進而開花結果,因為它能提供學生寶貴又鮮活的教材,開啟人生另一扇窗。
高醫大校長王國照嘉許同學們邁開無疆界醫療的第一步,在學校與歷史上都是重要的啟發點。繼去年高醫大附設醫院與屏東基督教醫院攜手合作,捐贈各式醫療物資至非洲馬拉威後,今年七月高雄醫學大學台灣無疆界學生工作隊 (TSWB, TaiwanStudents Without Borders)組成暑期國際醫療志工服務團,在歐巴尼紀念基金會、青輔會、衛生署、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醫大校長王國照、高醫大附設醫院長許勝雄及各界支持下,再度前往馬拉威,進行海外醫療志工服務。
工作隊成員由高醫大熱帶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宏哲、教授蕭世槐,以及醫學、護理、公衛、醫社、生物等學系九位學生組成,自七月三日至八月一日在台灣駐馬拉威醫療團協助下,這群學生進入當地台灣醫療團駐守的姆祖祖中央醫院,從事最基層但也是最貼近當地需求的工作,包括架設手術房裡的院內網路系統、整理累積多年亂無章法的病歷紙本,以及統計醫院病歷資料並予以電腦化。
高醫醫學系學生謝冠瑩說,他因感冒,加上沒有相機,退在一旁欣賞巫醫另類醫療景象,沒想到巫師竟然穿過人群,把他抓進去跳舞行列。等到舞跳完了,他才知道原本他以為是助興用的腰飾和頭箍,是和靈界連絡的管道,巫師也不是隨便亂抓人的喔,他是抓生病的人下來跳舞治病,他們可不是在跳舞娛樂,而是神靈降臨治病哪,這成為這次馬拉威行腳中難以抹滅的特殊經驗之一。
他又說,在參與醫療團巡迴醫療中,由於巡迴點的野戰醫院醫療設備不足,且在用完時,仍需為病人開刀,在沒有刷手消毒液下,醫療團醫師只能採取野戰醫院做法,手術前用肥皂水充當消毒水,多洗幾次來求達到無菌要求,當然這一切都還要靠上天的保佑。
儘管學生們順利完成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但其中的工作過程卻是狀況頻頻、阻礙連連,不同的文化背景是最大的挑戰。在馬拉威,生活步調緩慢,幾乎人人都是慢郎中,往往病患進行手術時,還找不到病歷,每天正式工作時間是從家裡出門就算上班了,讓凡事講求效率和迅速的台灣學生,吃足苦頭。
在電信通訊不便的馬拉威,聯繫必須靠當面口耳相傳,因此,「找人」便常是學生工作裡另一項隱藏的重要過程,如何「找對人」、「找到人」、「找齊所有人」可以說是其中最刺激而變幻莫測的一環。
你永遠不會一下就確定對口人員到底是不是這一個、他現在在哪裡、明天會不會出現在同一個地方,就如同醫療團的成員常說的,「別急,在這兒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在高醫大附設醫院副院長江宏哲積極促成鼓勵下,暑期一個月的學生志工計劃,早在三、四個月前的學期初,就已展開一連串相關的學習和訓練活動。學生們以隔週固定的討論和講座方式,探討有關第三世界的政治經濟、醫療、教育和人權等議題。工作隊行前登高一呼,即有四十多名學生報名,經遴選出十名學生,最後其中九人成行。
工作隊在馬拉威每天的工作結束後,醫療團團長余廣亮並與學生們的直屬監督者陳厚全醫師(醫療團的骨科醫師)與大家分享每天工作心得,並安排一系列以「國際醫療」為主題的討論,帶給學生在動手做之後,更深刻的思考、反省與對國際事務的認識。
江宏哲認為,學生海外志工的真義並不僅是搭飛機渡遠洋做了些什麼,更重要的是藉由實際的田野經驗與文化衝擊,培養學生對各式國際議題的認識,增加與國際接觸的多元面向,並帶來更多對於「自己」與自己所處的社會、世界情境的反思與重新檢視。
江宏哲說,高醫大學生馬拉威行目的在培養學生獨當一面的能力,在確立基本目標後,完全讓學生們實際地進入田野,嘗試獨立與當地醫院員工接洽與溝通工作,自行掌握工作的進度和方式、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體會「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真諦。
他又說,除在出發前行前訓練外,在初到馬拉威時,醫療團安排適當訓練課程,包括當地語言教學、教育和醫療概況,以及市區步行參觀,全部的任課師長皆為當地人,這也是與當地人的第一步接觸。除獲得必需的當地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學習以當地人的觀點來看待這塊陌生的土地。
屏東基督教醫院長張肇松指出,他今年七月曾前往馬拉威探視台灣醫療團及學生工作隊,受到當地村長很熱誠地握手致意,頻頻感謝來自台灣的愛心及關懷,希望醫療團永遠留下來幫助他們,令他當場感動得熱淚盈眶,因為台灣醫療行腳在當地留下愛的足跡,已深得當地民心。
[http://blog.roodo.com/taiwanswb/archives/684857.html]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高醫大學生非洲友邦醫療行腳 愛心遠播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