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厝邊祖孫情~陽明高中學生關懷社區爺爺奶奶札記

當年輕活潑的高中生遇上白髮蒼蒼的長者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炎炎夏日中,他們有時用靦腆又甜美的笑容送上溫暖關懷的便當;有時選擇 鄧麗 君的歌聲和長者一起分享同樂;有時幫獨居長者打掃居家環境,讓長者有一個乾淨舒服的居家空間,即使汗流浹背及刷斷了2支地板刷仍不放棄;也有人把長者當作自己的爺爺奶奶,幫長者按摩、噓寒問暖、聽長者話當年勇。學生說這段時間的服務讓他們有一些成就感,更了解長者,覺得長者比他們想像的還要可愛,也學習到與長者相處之道及領悟要更珍惜身邊的人。而這些社區爺爺奶奶們的反應是什麼呢?有人期待學生的到訪,就像期待久未見面的孫子一般,準備茶點迎接他們的歸來(即使他們的經濟並不寬裕),開心的滔滔不絕話當年(有多久沒有人好好聽他說說話了)。有一位阿媽開心的說,這麼多人一起幫她按摩,感覺很像「皇太后」般享受呢。


說真的,剛開始我對於這些學生的服務是擔心大於期待的,但隨著服務次數的增加,我看到學生從剛開始的不知所措,到後來的泰然自若,從擔心害怕到信心滿滿。服務前許多學生是很惶恐的,因為他們的台語不太輪轉,也不太知道要跟爺爺奶奶說些什麼,後來經過督導們的幾次帶領,當我再問他們今天準備到長者家做什麼時,他們已經能自信滿滿的說「我們準備和長者分享我們去帶夏令營的趣事,也想聽聽長者上週外出的心情故事……。」

很多人好奇這樣的服務是怎樣搭上線的,雖然陽明高中就在牧愛堂對面,但四十年來隔著中正路對望,卻似乎沒有什麼交集。今年3月底一場在牧愛堂青草地舉辦的社區焦點團體座談會,讓我有機會認識了陽明高中的朱校長。因著朱校長親切積極的探詢我們合作的可能性,促使張牧師和我在5月初正式前往學校去拜訪朱校長。經過討論,牧師和校長決定讓彼此有更多的交集互助,首先開鑼的是本堂教區宣教士Drew去陽明高中和學生有所互動,接著本堂的社區老人服務工作,也擬定了為「獨居老人居家環境清潔」及「寒、暑假送餐關懷」2項服務,其目的就是希望透過這些,讓青年學子對長者有正確的認識,並學習尊重長者及服務之精神,也在長者的生命中注入一些年輕的氣息。經由學校所招募的學生志工30多名,在學校期末結業典禮上隆重的宣誓、及張牧師和朱校長的授旗後,我們將學生分成5組居家服務組,每組4~5人,3組送餐服務組,每組2人。於7月5日 辦理職前訓練,教導學生基本服務理念及技巧,並自7月9日 起開始提供服務直到暑假結束。

看到有這樣的成效,讓我覺得辛苦是值得的,未來我們希望能讓學生繼續關懷社區的爺爺奶奶,例如長者生日時為長者慶生或每學期到長者家中協助居家清潔及關懷長者,讓這美妙的火花繼續延續下去。耶穌說:「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40)相信作為上帝的家-教會的社會服務工作者,正是透過我們使這疏離冷漠的社會,讓基督的愛與溫暖再次進入人心,這不也是基督道成肉身的具體實現嗎?

0 意見: